一個作者,用自己的生命書寫一部作品的時候,不管是一部小說、一首詩還是哪怕一行文字,都會給人心靈長久、持續的震撼力。因此也可以說,那些在文學史上留下腳印的人是以耗費全部的心血和生命才得以留名
  □王虎
  當一個作者,用自己的生命書寫一部作品的時候,不管是一部小說、一首詩還是哪怕一行文字,都會給人心靈長久、持續的震撼力。因此也可以說,那些在文學史上留下腳印的人是以耗費全部的心血和生命才得以留名。
  好的作品一定會讓人的心靈產生共鳴,讓人在閱讀的那一瞬間產生思想上的震顫。當你把閱讀當成一種宗教信仰的時候,本書中作者張煒所提到的五十五位作家無疑應該成為忠誠的佈道者。讀一部作品,就是在與作家進行一次跨時空的心靈交流,讓人得以體會在那一瞬間作者的感悟。不管你讀到的文字如何悲傷與凄涼,其實作者在寫作的一瞬是充滿幸福與快樂的。每個作者都很孤獨,但是“他從寫作中汲取的快樂是至為重要的。這也是一切真正的藝術家的共同特征。為了抵擋人生的永恆的煩惱,他在一個角落裡咀嚼、傾訴,喃喃之聲後來驚動了世界。”
  任何一部好的作品又一定源於作者對人類以及大自然的深深的愛。唯有愛的滋養才能產生滋養人類心靈的文學作品,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爾斯泰、蘭波、葉芝、泰戈爾、米斯特拉爾、里爾克等等這些名字和他們不朽的作品,無不是被那些由內而外迸發出的強大的愛所控制。勇敢追求心中的愛是很多作家的一個共同特點。很多作家在文學史上是巨匠,在生活中也是愛情的追隨者,在追求愛的過程中,作家一部一部好的作品躍然紙上。
  這本圖文並茂的小書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內容,讓我們得以迅速的瞭解很多我們久聞的大名以及他們的人生軌跡。讀過之後,我們更加確信一點:那些偉大的作者往往有不堪迴首的童年。其中很多作家幼年失去了母愛、父愛,背井離鄉,過早的進入了社會,幼小的心靈在沒有父母庇護的情況下承受著生活的重壓,對人生冷暖的感知觸動了作者敏感的神經,進入詩意世界,迸發出充滿張力的文字。
  也可能受此影響,很多詩人、作家,因為現實世界與自己純凈的內心世界的無法調和的矛盾和差距,最終以自殺結束生命,以此向世界表達自己的立場,控訴無法改變的現狀,留給後世無限的懷念與眷戀,讓我們這些仰視者對於生有了更深切的感悟,對於死也少了更多的恐懼。
  “一個作家的所有好作品、真正有魔力的作品往往都是在刻苦奮鬥中、在壓抑的氣氛中寫出來的。一旦缺少了這種環境,一個人就失去了力量。”我想,張煒先生的這句話,不但是對那些文學巨匠的評價,也是對我們這些普通人的鞭策:不管現在所處的環境如何惡劣、如何壓抑都沒有關係,正是你可以好好利用的、可以借鑒的,正是你得以成長的溫床和得以奮發的土壤。沒有了現實環境的苦痛,我們如何能夠寫出振奮人心的激揚文字呢?
  (原標題:用生命書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g72tglt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